细数北京人的住房印象,不得不提到方庄这个地方。 这片夹在东南二环与三环之间的小区属于丰台,经济脉搏跳得没有朝阳厉害,配套资源远 不敌东西海。这里很旧,很多小区的白色墙皮已经脱落,一些路面也裸露出夹杂细碎石的 混凝土层。
但久居方庄的老人总爱说:“这曾是北京最好的小区。”然后再强调一句,“最好的。”
细数北京人的住房印象,不得不提到方庄这个地方。 这片夹在东南二环与三环之间的小区属于丰台,经济脉搏跳得没有朝阳厉害,配套资源远 不敌东西海。这里很旧,很多小区的白色墙皮已经脱落,一些路面也裸露出夹杂细碎石的 混凝土层。
但久居方庄的老人总爱说:“这曾是北京最好的小区。”然后再强调一句,“最好的。”
方庄昔日的辉煌光景,大概只有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最清楚。他们口中的“曾经”是上世纪90年代,那时的方庄是全北京的梦,20多层林立的高楼,还有商场、公园和医院。相 比北京城里的大片平房和矮楼,这里简直是“洋气”的代名词。 如今辉煌渐褪,但仍旧光芒可寻。下面,我们从住房发展历程说起,探源为商品房开启了热卖先河的方庄。
这其中的关键一步,要追溯到1978年那个神奇的夏天。在那之前,北京人的平均居住面积只有4.2平方米,三口之家能住一居室都算是敞亮,五口之家挤在一起也并不少见。
而在1978年房改开启后,40年内北京人的平均居住面积达到了32.38平方米,实现了40年增长7.7倍的城市奇迹。先后产生了近20种不同类型的房子,从早期的“房改房”、“外销商品房”、“军产房”、“央产房”,到后来的“经济适用房”、“廉租房”、“限竞房”等等……它们,都是北京房地产从无到有的亲历者与见证者。
1990年,建设中的现代化住宅/北京日报
作为房改的“试验田”方庄,也在1985年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春天。届时,这个离天安门只有7公里的方庄摇身变成了全城最大的住宅区。
2000年时,方庄迎来巅峰时代。住宅面积达225万平方米,居民近10万,一度成为北京的“富人区”。
2000年,方庄夜色/北京日报
再到后来,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,方庄逐渐让出了北京“最好”住宅的头把交椅。不过,作为一个环境优美、交通便捷、活动场所齐全的成熟社区,现今的方庄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魅力。
方庄小区的名字很有特点,每个都带有一个“芳”字。芳古园、芳城园、芳群园和芳星园是 其中最大的4个小区。
“古”、“城”、“群”、“星”四个花园式小区以十字路划分,各具特色,既有高层住宅组团,也有矮式洋房和低层建筑排列。
高层塔式与低层住宅相结合,各式建筑风格错落有致,使得方庄住宅区整体形象既现代又传统,既规律有序又生动活泼。
楼龄年代虽久远,却并没有死气沉沉之感;居委会、指示牌、社区建议箱,这些小细节都看得出物业的用心;行走其中,我眼里的方庄,没有丝毫老态,反倒在发展中不断寻求变化,散发出勃勃生机。
位于南二、三环间的方庄,无论是自驾还是公共交通都方便。
轨道交通有地铁5号线(蒲黄榆站、刘家窑站),和地铁14号线(方庄站),地铁出行便捷,直通南北东西。
往南走,还可以乘坐地铁10号线,从成寿寺出发,不用换乘直达国贸。
除了轨道交通,对于腿脚不太灵便的老人、或者喜欢慢时光的文艺青年而言,搭乘公交一 定是优中之选。
几十条公交线密布其中,蜘蛛网一般。区域内还有两条专线:专161和专162路,连接小区和主要的公交站、地铁站,到哪儿都能“车接车送”。
方庄有一条著名的食街蒲方路,路两边依次排开各类餐馆,如全聚德、金山城、小土豆、 海底捞和方庄簋街等,简直就是吃货的福音。
吃尽兴了,可别忘了修修身,旁边的龙潭湖公园和方庄体育公园,就能帮你燃掉多余的卡路里。
附近的大型超市有物美、家乐福,购物可直奔时代Life、方庄购物中心。
如果生病了,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、丰台体坛中医医院也都在家门口。
正是因为这些完善的设施,方庄人口翻番,终日车水马龙,却依然是北京宜居的小区之 一。
内容编辑:王奕卓
内容出品:北京链家内容运营部
特别声明:文中图片来自帮住姐实拍、链家网和可商用图库。有关方庄的人口、面积信息 来源于2000年北京日报。文中“古城群星”图、“地铁配套图”和“公交覆盖图”是根据百度地 图绘制,与实际情况可能略有偏差,仅供参考。文中关于绿化率、得房率、容积率等信息 来自于编辑实勘,通过物业介绍、房产证等渠道获取,因时间变化与实际情况可能略有偏 差,仅供参考。